成功的烤鯖魚有個大特色,就是那彈牙白皙的魚肉絕不會讓黃焦可口的外皮搶去風采。
十二月初的週末正好遇到令人打哆嗦的寒流來襲,窩到暖呼呼的居食屋裡是件幸福的事。於是挑敦南的和民請老妹打牙祭,順便當作她去舊金山的踐行,又可以當作她月底的生日禮物,真是一魚三吃,一口氣把可能被凹的事件全部搞定。
一翻開和民琳琅滿目的菜單,兩個難民馬上陷入什麼都想吃的窘境。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我們點了鹽燒鯖魚、揚出豆腐、明太子石鍋拌飯、豚平燒、自製雞肉棒、以及兩杯巨峰可爾必思沙瓦。
鹽燒鯖魚是自己堅持必點的。去和民的前一天在樹太老點了鹽燒鯖魚,此後變成鯖魚控。而和民的鹽燒鯖魚又更勝樹太老,勝出的地方在於魚肉的口感,和民的魚肉更為彈牙(這裡一定得用「彈牙」這辭兒,力道才會足夠)。許多烤物本身的肉質都被金黃的外皮搶去風采,殊不知飽裹在外皮內的才是令顧客魂牽夢縈的重點,新鮮的魚肉只要是烤功到家的師傅,一定可以把鮮味所在魚肉內,而外皮的鹽粒就變成提味的配角,那金黃誘人的外皮更變成吃趣味用的了。加上鯖魚肉質本身就較硬,馬上就深深吸引吃硬不吃軟的我。唯一可惜之處是我們最後五分之一的鹽燒鯖魚太晚吃,魚肉有點冷掉變成乾澀,可惜。
豚平燒純粹是為了鐵板而點的,原本期望度是較低的。但是沒想到培根、美奶滋與黃芥末配的恰恰好,老妹頗推這道菜,我們均認為就味道而言這道菜是成功的,它成功的點或許是在於黃芥末的清新感。從以前就覺得芥末或是黃芥末是個神奇的東西,除了芥末可以讓生魚片變成可怕的綠色之外,一點點芥末或黃芥末也可以點醒食物的味道。在星巴克生菜沙拉早餐中的馬鈴薯泥即有黃芥末的味道,第一次嚐甚為驚喜,一點點黃芥末讓那平淡無奇的馬鈴薯泥麻雀變鳳凰。此外,豚平燒讓我們很想點白飯來中和它那偏鹹的調味,偏鹹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可能是下酒的小菜。
自製雞肉棒則是被老妹評價最低的,老妹的評語是口感與味道平淡無奇。自己則是覺得尚沒那麼糟,重點在於得伴著青蔥一起入口才會吃出此道菜的特殊的味道,因為碎雞肉的料理,碎雞肉很容易吸收調味品的味道,而失去原有的雞肉香味,因此味道一稍有閃失就會令人印象深刻。而挑食的小孩把青蔥剃光光,只能吃這道菜一半的味道。
揚出豆腐則是在炸物中使用篩除法後得到的結果。這道菜不使人印象深刻。揚出豆腐的決戰點在豆腐的嫩度與日式醬油的香氣,一般若是用中華嫩豆腐等級的應該就很不賴了,而日式醬油自己則偏愛鹹度低且柴魚味重的,醬油的愛好因人而異。
明太子石鍋拌飯是我們期望度較高的餐點,不過它太晚上菜了,導致我們享用它時已經八分飽了,已非昔日的難民狀態,所以挑食度提高。明太子石鍋拌飯是味道最淡的一道菜,唯香氣仍屬上乘,若非有明太子相伴,此道菜我們可能還吃不完。明太子本身有鹹度,一口拌飯配上一兩顆明太子,若是在難民狀態應該還不賴。此外,明太子那「剝剝」的響聲有點小可怕,剝一聲就代表一尾未出生小魚被我宰了,由此可證我那時處於挑食狀態了。
我們點的兩杯巨峰可爾必思沙瓦酒精度不高,有點像葡萄蘇打水。但是酒就是有酒的作用,喝完後讓我們輕視那冷颼颼的街頭十秒鐘。
以食物和價位而言,和民是個不錯的店,那有點小有點擠的座位也很和風。喜歡在食物多樣嘗試的人,建議多揪三個人一起去和民,既可多嚐幾樣食物,每個人的金錢負擔也可以較低一些。
和民資訊:
http://www.watami.com.tw/index.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