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之邦  

果覺得科幻小說幾乎都是不切實際的人,恐懼之邦將會是一本令你眼睛為之一亮的科幻小說。它是以環保為主軸的故事,令人驚訝的是文中人物爭議的環境議題均有附上科學學術期刊編號。因此與其說它是科幻小說,不如把它看成是一本警告人類的小說。

我已有我的了,我不要你去拿你的,因為那會破壞環境。
這是書中的某句話,隱含著『政治』與『科學』,前兩個小子句是政治,最後一個是科學。這兩個『』正是Michael Crichton在恐懼之邦想要傳達的主題。這是一個政治與科學攪和在一起的故事。政治運用科學,科學運用政治。
故事內容是一群由慈善家、律師、科學家的小團隊與標榜著環保的利益組織交戰的經過。這標榜著環保的組織為了持續保持人們對溫室效應的恐懼並且募得更多錢,以維持組織運作甚至是個人利益。他們不惜扭曲或是操弄事實並運用媒體來從中得取利益,並且製造災難誇張他們的論點。而慈善家、律師、科學家的小團隊極力阻止了為了扭曲事實的人造災難。
故事中張力的鋪陳相當不錯,沒有很長的冷場,或是讓人想睡覺的頁數。相當適合拍成電影。
整體而言,它是一本會讓人想一口氣讀完的小說。尤其是對科學與政治互相糾結議題有興趣的人更是不可錯過。

恐懼之邦 State of Fear

作者/ CRICHTON, MICHAEL
編/譯者/ 洪蘭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50601
語言/ 中文/繁體

一直以來『環保』都是正面且該做的事,正面到有點麻痺了,麻痺成讓『環保』變成金字招牌。只到包裝上這兩字幾乎就可以得到大眾的認同。檢討環保內容的總是極少數,更別說是發聲者。甚至變成與環保作對就是該死。
核能發電廠一直以來都被環保壓著打。核污染一直都是它的弱點,車諾比事件也一直都是被引用的歷史事件。不斷被搬上政治舞台。但是其他種類的發電廠沒環保的問題嗎?火力發電廠需要燃油或煤,它用的是令人頭大的『石油』,而石油燒完是產生二氧化碳。水力發電廠則需要蓋水壩攔河,蓋水壩不僅會造成河附近生態大改變,也會對水文造成很大的影響,中國的三峽大壩就是一例。風力發電則是效率不彰,而且具有區域性,它也常絞死鳥類。太陽能發電,依照目前的技術,要讓人們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則需要有很多人得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如果仔細評估各種發電廠的經濟效益與對環境的傷害,用環保把核能發電廠打死是沒道理的。只能說核能被有心人士炒作過頭。正如書中要表達的,真正客觀的事實並沒有攤在一般人的眼前,我們平時接觸的都是經過刻意挑選的。

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被如此地愚弄?
隔行如隔山,這是分工細的社會狀況,大部分人只能在自己專業領域如魚得水,對於別的領域幾乎是所知無幾。也就是說,對於別的領域我們僅止於能夠『知』,卻無法判斷這個『知』是否正確。

然而這又會扯上信任的問題,只要是某某專家或是教授說的話就會奉為圭臬。當然專家與教授本來就該提供正確的資訊給大眾,相信大部分的專家也是秉著提供正確且客觀資訊給人們的理念。因此,提供資訊源頭的專家不該被懷疑太多。
但是我們通常聽到的資訊幾乎都不會是專家的第一手發表,因為這些發表對於一般人而言是火星文。因此這中間的轉譯與引用的管道就會是個被污染的好地方,事實可以被選擇性報導,可以被誇大地報導,也可以被有心人士切割過後再大肆塞進我們的耳朵。
我們可以常常聽到,吃某某東西會致癌,導致人心惶惶,也常常導致賣這些的人損失慘重,很少人會去注意這些消息是否正確。別說質疑新聞報導的,連電子郵件上的故事都可以營造出一股『事實就是如此』的氣勢了。這時候該問,誰幫我們審核電子郵件上的故事是否正確。
手機天線、發射基地台、變電所的電磁波受到大眾的恐懼,就是拜電子郵件與媒體所賜。電磁波真的會造成人體病變嗎?目前並沒有確切又直接的證據,目前報導幾乎都是表面的統計性,例如:住在變電所附近的居民離癌率較高。這句話是個震撼彈,但是仔細想這句話很虛弱。雖然變電所與高離癌率在數字上有相關性,但是它們之間真的有因果關係嗎?不一定!因為造成離癌率高的因素很多,而且我們對於癌症真正病因也不清楚,所以這些統計數字是很多致癌原因攪和在一起的結果,如此斷定『住在變電所附近的居民離癌率較高』是很弱的。而且會讓我們忽略真正導致癌症的原因,更別說是被有心人士利用人們恐懼與慌亂來造成自身利益。
書中也提到,控制人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們恐懼。

不管看什麼書,劇情與人名看完即忘是我最大的特色。
可是對於書中給我的新觀念與震撼是不會忘的。
一直以為看完一本書,能背出這本書在講什麼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但是能講出這本書讓自己想到什麼也是很重要的。
06060315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870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