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動的修辭看書名就知道這不是本易啃的書。

每當勞方倡導提高基本工資時,資方總會以提高基本工資會導致企業難以生存,使得企業倒閉導致大家都失業。這樣的論述政府也會參一腳地告訴大眾,提高基本工資使成營運成本增加會導致企業對外競爭力不佳,利於台灣經濟。這種反對提高基本工資的說帖模式也很常見於各種欲反對改變的力量中,而此類被數字、實例包裹的反動說法也常把民眾搞得一頭霧水,然而這正是反動者的目的之一。Hirschman的 < 反動的修辭 > 則可協助讀者撥開、檢視裹著亮麗包裝的過期商品。

反動

根據Hirschman的說法,反動的概念是來自於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 (Action) 與反作用力 (Reaction) ,因此反動的對面詞就是行動,也就是說若是社會上出現一股力量欲將社會往某方向推,就會有一股反方向的力量來對抗欲改變的力量。


反動在現在似乎有負面的意涵,會被認為是反對進步的詞語。不過在書中,Hirschman不對「反動」作價值評斷,此書的重點是言論思想的解構。


書中對於反動的分析架構是用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 (Alfred Marshall) 「公民權發展」中的三個面向、三個世紀、三個歷史階段,分別是 (p.59-60):
   十八世紀:民權,即人權、宗教自由權、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等
   十九世紀:政治權,即普選
   二十世紀:社會權,即福利國家
來分析悖謬論、無效論以及危害論的手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反動 社會學
    全站熱搜

    u870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