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風暴後,乘著人們的小筏依然是無聲地、穩健地向著陽光前進。

《悲情城市》是一部近二十年的老電影,也是台灣第一部在國際知名影展中奪魁的電影(一九八九年威尼斯影展),更是第一部直觸台灣長期以來政治禁忌二二八的作品。導演侯孝賢以親情、愛情為主軸,以二戰日本投降、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鋪陳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價值觀。雖是名為悲情的《悲情城市》,卻是讓人哭也哭不出的悲情,徒留下凝結成一團的情緒。

故事在林文雄的小妾臨盆與日本天皇終戰的放送聲中開始。一九四五年,九份的林家四兄弟,老大林文雄係地方土豪,經營小上海酒家,死於幫派衝突中。老二林文森被日軍徵召當軍醫,下落不明。老三林文良給日本人召到上海當翻譯,日本戰敗後遭國民政府拘捕,並以漢奸罪名入罪,精神大受打擊,因瘋癲住院療養後痊癒,再與上海黑道作不法生意,再因利益衝突被陷入獄,自此瘋癲到劇末。老四林文清小時發生意外而失聰,長大以開相館為業,與當時不滿現狀的知識分子頗有往來,暗中資助寬榮的地下組織,與吳寬美婚後沒多久也被抓走。在最後一幕,只剩下年邁的林家大老林阿祿與獃的老三、兒子們的遺孀圍坐在桌旁吃飯。不勝唏噓。

片中侯孝賢多次在衝突的場景中運用著名的疏離式固定長鏡頭,讓人感覺起來好像在自家窗戶偷偷觀看窗外的打鬥,使觀眾成了十足的旁觀者,淡化觀看衝突畫面的情緒,不知此舉在當時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但十足讓生為好萊塢世代的我體驗不同的衝突場景與氣氛。在畫面的轉換中,遠景河山、醫院門廊、家庭飯桌不斷地重複出現,似乎告訴觀者歷史不斷地踩過、輾過,日子還是要過。在片中幾乎每次麻煩事告一段落,就會林家圍在飯桌吃飯的畫面,再帶到那客廳,只是每次出席吃飯的人員不盡相同,有的過往、有的失蹤、有的更蒼老、有的長大了。

在充滿政治抒發的劇情中,始終串著文清與寬美的相互愛慕,頗使人在柔情與概氣中錯亂,但是也使觀眾更有真實感,只能藉著文字的訴情也似乎暗示著那個年代「說話」的艱苦,被迫無法說話,被迫說:「我是台灣人」。而女性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以寬美為代表, 她重視自己以及家人在歷史巨輪的不幸遭遇勝過政治的關心,不管是對病人、哥哥、文清,言語舉止間多是在擔心別人。

陳松勇飾演的林文雄發牢騷說:「台灣人可憐,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也輕輕地帶出那無奈的情緒,然而不管外頭怎麼變,眼下的家人和家庭才是可以抓得住的,用再多錢、再多的吞聲忍氣也要把自己的兄弟保出來。只是如今時空背景不同了,不知道這句話還適不適用?

在【當代】第一○六期.94-109.1995 年02月《「回歸」、「祖國」、「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台灣歷史與國家屬性 》一文中有這樣的評論:
雖然侯孝賢本人強調他只是想「拍出自然法則底下人們的活動」(朱天文31),然而影片中對於從一九四五年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到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定都台北這段歷史,對台灣的國家屬性所造成的認同危機作了深刻的呈現。由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不只是台灣第一部國際知名影展中奪魁的電影(一九八九年威尼斯影展),同時也是第一部直接觸及台灣長期以來得政治禁忌二二八的文藝作品,因此一時間引發了了極大的討論與爭議。其中尤以梁新華主編的《新電影之死》收錄了報章上對本片的歷史再現(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所做的批判最引人注目。書中的評論對影片的質疑大致在於影片中,二二八事件這麼重要的史實竟然被邊緣化,沒有正面的處理。另外即是影片中的歷史呈現不夠正確。許多《悲》片的影評人指摘侯孝賢導演在片裡、片外都故意逃避面對二二八事件。他們以為雖然影片在廣告宣傳中以二二八歷史禁忌為標題,片中其實看不到對該事件的直接呈現,有的只是當時台灣平民百姓的「悲情」而認為它「只是〔導演〕個人的抒情,而算不上是歷史的敘述及反省」(廖炳惠134)。況且侯孝賢亦多次指出,他的電影並不是為了二二八而作。再加上侯孝賢之前曾與陳國富、吳念真等人合作為國防部拍攝了一部軍教MTV短片,以致於更加深了批評者對於此片中的歷史呈現不過是「官方說法」的電影版的懷疑(遲延奇97)。 閱讀更多
以歷史與政治的觀點來看待這部電影,屬於二二八的陳述確實不夠多也不夠確實。但是以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它的劇情性以及背景的鋪陳卻是恰倒好處,背景鋪陳過多會使觀眾看到睡著或是興趣缺缺。然而背景不足也會使這部電影變成單純的愛情、親情故事,對一般非歷史研究者的觀眾而言無法體驗那種時代的變遷。在考慮此片發行的年代是一九八九年,那是一個剛剛解嚴沒多久的年代,對當時是禁忌的議題可以有此等級的深入,應屬不易。

這幾天又會再度把《悲情城市》挖出來重新再看一次,可能是受到最近一部紅翻天的國片的影響,讓我再度連結到這個同樣以台灣一九四○年代歷史為背景的電影。約莫是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看《悲情城市》,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悲情城市》已經是一部十年的老電影了,但觀賞完之後久久不能自己,那是從小到大第一次較為深刻地接觸二二八議題,頓時把小時候偶然聽到祖父母、父母輩簡略地談及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時期村莊發生的事情,和高中時參觀陳澄波畫展的震撼,完全串在一起,原來這件事離我不遠。也導致後來在台灣史的課程中挑了嘉義二二八為期末大報告的主題。

不管願意不願意,這個家族是給歷史碾成了齏粉,然而歷史無知無覺,江山依舊秀美。 摘自: 中文電影資料庫


悲情城市 (1989)
City of Sadness (1989)
地區    台灣
色彩    彩色
對白    國語+台語+日語
片長    159 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吳念真    朱天文
攝影    陳懷恩
演員    辛樹芬    吳義芳    太保    梁朝偉    李天祿    高捷    陳松勇

相關閱讀
Patrick Chan’s  Blog
《悲情城市》的意義
悲情城市影評
中文電影資料庫  
「回歸」、「祖國」、「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台灣歷史與國家屬性 【當代】第一○六期.94-109.1995 年02月    林文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870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